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基本概况 > 云南宾川概况

云南宾川概况

关键词:宾川概况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宾川县委县政府、宾川鸡足山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
  • 电 话:13577288650
  • 网 址:http://
  • 感谢 binchuan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10077

   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

        宾川位于云南省西部、金沙江南岸干热河谷地区。地处北纬25°23′~26°12′、东经100°16′~100°59′。东与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接壤,南连祥云县,西与大理市、洱源县交界,北与鹤庆县及丽江地区永胜县毗邻。县境最大直距:南北为72.8公里,东西为68.7公里。县城距州府大理市(下关)68公里,距省会昆明394公里。

  宾川县辖 8 镇(金牛、 乔甸、宾居、州城、大营 、鸡足山、力角、平川)、2乡(拉乌、钟英)、3 个华侨管理区(宾居、太和、彩凤)。居住着汉、白、彝、回、傈僳、苗、傣等25个民族和来自印尼、印度、柬埔寨、新加坡、马来西亚、缅甸、越南等 7个国家的归、难侨。

  1949年12月23日,宾川和平解放。1950年1月1日,中共宾川县委、县人民政府成立。1958年,县委、县人民政府迁至牛井。同年11月,宾川、祥云、弥渡三县合并为祥云县。1961年3月,撤大县,恢复宾川建制。1956年县委、县人民政府迁至太和石榴村,1958年县城迁至牛井街,在新村坡地区设计规划建筑新县城。2002年7月29日,牛井、太和两镇撤并设立金牛镇。

  宾川是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县,境内居住着24种民族,全县总人口33.6万人。其中,有汉、白、彝、傈僳、回、苗、拉祜7个世居民族,归国华侨、因工作和婚姻关系定居宾川的有藏、壮、傣、纳西、瑶、布朗、佤、哈尼、景颇、怒、水、侗、布依、满等14种民族。少数民族71302人,占人口总数的21.58%,有拉乌彝族乡和钟英傈僳族彝族乡2个民族乡。全县少数民族主 要集中分布在山区和半山区。少数民族人口中百人以上的有:白族42897人,占人口总数的13%;彝族19973人,占人口总数的6%;傣族271人,占 人口总数的0.01%;苗族453人,占人口总数的0.01%;傈僳族5897人,占人口总数的1.8%;拉祜族251人,占人口总数的0.01%;瑶族 104人,占人口总数的0.01%。

  气候资源得天独厚,光热资源十分丰富。宾川属于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、南亚热带气候类型,光照充足,量多质好,温热兼备,垂直多层,立体气候。全年日照时数平均为2719.4小时,太阳辐射量为155 千卡/CM 2 年,积温6543℃,年平均气温17.9 ℃,年均昼夜温差15.4℃,极端最高气温38 .2 ℃,常年极端最低气温- 2.8 ℃,无霜期294 天,生理辐射为74.4千卡cm2.年,约占总辐射量的48~50%,光能利用率为千分之一左右,日照时间长,太阳辐射强。是“天然温室”、“热区宝地”,不仅适宜于各种粮经作物的生长,而且可一年三熟或两年七熟。不少国内外专家、学者慕名前往考察,赞叹不已。

  宾川坝子地势平坦,土地宽阔、土壤肥沃。土地资源总面积254091公顷。其中:耕地38481公顷,占土地总面积的15.14%,主要分布在坝子和盆 地;园地1510公顷,占土地总面积的0.59%,主要分布在坝子及四周;林地133585公顷,占土地总面积的52.57%;牧草地42043公顷,占 土地总面积的16.55%;居民点及工矿用地6377公顷,占土地总面积的0.63%;水域面积4464公顷,占土地总面积的1.76%;未利用土地 26033公顷,占土地总面积的10.25%。土地开发利用潜力分析:全县有“四荒”、“四低”土地188376公顷,占土地总面积的74.14%,其 中:中低产田地28764公顷,低产林地112666公顷,低荒水面1372公顷,荒山荒地、荒滩44570公顷,有较高的开发利用潜力。

  得天独厚的光热资源、肥沃的土壤,造就了宾川的经济作物优势,不仅盛产粮食作物水稻、小麦、蚕豆、豌豆、玉米、高梁、大豆、芸豆、燕麦、大麦、青稞、荞麦、小米、土豆、红署、山药等16类;还盛产烤烟、亚麻、棉花、香叶油、甘蔗、油菜、花生、萝卜子、小葵子、红花。玫瑰茄、西瓜、土瓜、生姜、孛荠、大麻、中药材、西红柿、大蒜、香葱、魔芋、青白菜、瓜豆、萝卜等539经济作物品种和经济林果柑桔(10余种)、葡萄、核桃、板栗、枣、梨(10余种)、石 榴、桃、李、梅、杏、花红、苹果、木瓜、龙眼、芒果、拐枣、芭蕉、香蕉、油橄榄、木棉、石栗、油桐、咖啡、茶叶、兰桉、胡椒、花椒等30种,粮经作物品种 多达320 余种,被誉为"桔果之乡",长江流域水稻发祥地。此外,还有珍稀濒危植物21种,树木123种(含果树)、竹类9种,花卉100余种,草类501种,药用 植物373种,菌类44种,以及丰富的动物资源。宾川县的经济作物具有种类繁多、生长周期短、产量高、品质好、商品率高,经济效益好的特点,有非常广阔的开发前景。  

  宾川地处金沙江南岸的干热河谷地带,年均日照量2719.4小时,年均降雨量554毫米,年平均气温17.9℃,无霜期294天。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,造就了宾川特殊的旅游优势。通过千年地理变迁,鬼斧神工,裁出幽静、深邃、险峻、奇异的自然山水;百年高僧谟拜、骚客唱合,耳濡目染,孕育薰淘出博大精深旁人的鸡足佛教文化。万年沧海横过、千年桑田演变,凝结成鸡足山古建筑群、白羊村新石器遗址、州城文庙武庙、古底石棺墓群、谷堆山剑齿象化石等灿烂文物古迹。这里民风纯朴,民俗奇秀。得天独厚的热区资源优势,创造出了秀美的田园风光。鸡足山在祖国的西南边陲,在茫茫云岭高原之颠,在红土蓝天间悠悠飘荡的白云之外,矗立着一座伴日月、擎青天的巍峨清峰。他就是享誉南亚、东南亚的自古与五台、娥眉、普陀、九华山齐名的佛教圣地,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之一云南鸡足山,是以展示佛教文化和生态景观为主的,集佛事朝拜、佛学研究、观光旅游、科普科考为一体 的多功旅游景区,是享誉南亚、东南亚的佛教圣地,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大理景区的重要景点,是省委、省政府命名的全省首批文明风景旅游景区。 
        宾川有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、国家AAAA级风景旅游区、南亚东南亚佛教圣地――鸡足山。早在宋代,就有僧人上山结茅修行。明嘉靖年间,已发展到36寺72庵的规模。清顺治年间,有"大寺八、小寺三古有四、阉院六十有五、静室一百七十余所"(大错《鸡足山指掌图记》)。山中寺庵棋布,僧众上千,香烟缭绕,梵音悠扬。尔后,佛教渐趋衰落,加上"文化大革命"的严重破坏,山中建筑大多倒塌。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,部分寺院得到重新修复,旅游设施得到改善,名山胜景重展新颜。山上有被著名旅行家徐霞客誉为"海内第一"的日、海、云、雪四观,有令人留连忘返的鸡足八景。此外,山中群峦叠嶂,奇峰挺拨,危壁万仞,百涧争鸣,寺树掩映,鸟语花香,集雄、奇、幽、秀于一山,可谓无处不景。高僧大错、担当、虚云长住此山,名人徐霞客、杨慎、李贽、徐悲鸿等曾上山探幽寻奇,留下大量诗词书画。由于山上自然植被保存完好,野生动物较多。1981年,被省人民政府列为重点自然保护区,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重点风景名胜区。1983年,祝圣寺、铜殿被列为全国汉地佛教开放寺院。上山游客自明代以来络泽不绝,近年国内外游客逐渐增多,每年达10万人次以上。此外,境内尚有列为大理风光旅游点之一的大营观音阁,红军二、六军团长征的纪念地南薰桥,景色清幽典雅的平川观音寺等胜景。

     2002年通过了ISO9001/ISO14001国际质量及环境管理双认证,2004年1月通过国家AAAA景区景点认证。像一位进入永恒寂静的觉悟者,鸡足山跌跏坐在宾川境内西北,距古城大理86公里,距昆明410公里,最高峰天柱峰3248米。据史书记载,鸡足山原名九曲山、青巅山、因山势“顶耸西北,尾调西北,前列三距,后拖一趾”,型若鸡足而得名。鸡足山苍崖万仞,猿踞猱攀,翠微千里,高峻险拔,广阔无际。如前人所绘 “山势壮高,高插云汉;古木参天,绿荫生寒;幽谷阴沉、深不见底;壁峭悬崖,望之股栗;瀑布飞溅,白联悬空;万壑松涛,狂风突起。登天柱峰睹佛光,使人入虹云仙境;站华首门听晴雷,震声只隔半溪云”。是造化钟灵秀毓之地,令人震惊,令人留恋。其声名从明代起就远播海内外,1981年被列为云南省省级自然保护区,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,1983年祝圣寺、铜佛殿被列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,是全国44个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,其灿烂的佛教文化、历史文化使鸡足山名扬海内外,其自然景物之幽静、深邃、险峻、奇异,已远远超过国内许多名山,其寺观古刹之规模宏大,名人遗迹珍奇之众多,森林植被覆盖之完好,神话传说之奇妙,成为人们向往的理想旅游胜地,众多游客香客善男信女感慨:“游遍天下名山,还是鸡足山灵”!明代,为我国地理学就做出巨大贡献的地理学家、旅行家、文学家徐霞客曾两上鸡足山,并编撰第一部《鸡足山志》。他登临天柱峰绝顶,东观日出,西望苍洱,南睹祥云,北眺玉 龙,不禁惊呼:“东日、西海、南云、北雪、四之中,海内得其一,已为奇绝,而天柱峰一顶一萃天下之四观,此不特首鸡山,实首海内矣!” 出宾川县城西南行二十公里到观音箐,即可见到其南面一座笔直陡峭的石崖绝壁上,挂着把像锁一样结构小巧的庙宇,那就是观音阁。据 资料记载;观音阁相传建于唐代。明嘉靖年间,李中溪捐款重修。清康熙、道光年间又三次重修。60年代其佛像被毁,1984年修复。到观音阁的山路崎岖难越,途中有巨石称为“压怪神石”。高数丈的神石,四周陡峭不可登,仅石内有空,成天然螺旋夹道。沿道攀越,真是石形怪异,夹道狭隘。如果驻足且看且思,简直静得出奇。爬到石顶,耳边就有潺潺水声传来,眼前呈现出清丽的天然山水画卷。神石的东侧,有一形如月牙的玉龙桥,桥身精巧结实,小桥下的潺潺流水,像玉龙摆尾,有人称为甘露水。听着桥下润人肺腑的溪水声,不禁心清如洗,仿佛感受了传说中观音菩萨甘露水的净化。稍往东行,即到依岩而建的文殊禅院,院内佛殿、经楼、禅房翘角交错,古色古香。两幢诵经亭阁建于朴头石顶端,仿佛两掌托灯,耸立于禅院两侧。来到观音岩顶端,观音阁就在眼前。入阁必须沿靠壁而凿的小道数脚步似的攀行才能到达阁内。原来这观音阁确实是用铁链悬吊于岩石之上,游人走在上面,古阁微颤,使人不禁 腿怯心虚。俯视下方,那悬高万丈之险常令人闭眼回头。阁内的石壁上塑有观音的三尊佛像,从旁边插满香火和被香火熏得黑黝黝的石壁可见此阁香火之旺盛。观音阁盛会在每年农历二月十九日,是时,游人可达万余。
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其他基本概况信息

电话:010-61744288 传真:010-61744288 邮箱:union#ccoo.cn
地址: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宏福大厦1007室 邮编: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='{"id":"10"}'>